南都电源(300068)3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,公司于2023年3月1日接受21家机构单位调研,机构类型为其他、基金公司、证券公司、阳光私募机构。
(资料图片)
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:
问:公司储能业务的整体情况
答:公司于1994年成立,以工业储能起家,下游客户主要为全球运营商、数据中心等。2010年之后,公司开始向新型电力储能领域转型,先后在海内外建设了较多的大型储能电站标杆项目,覆盖了电网侧、电源侧、用户侧,对于不同的储能应用场景有着深入理解。
公司作为储能行业领先者,引领和推进储能行业发展。经过多年的积累,具备了从方案设计、系统集成、运营维护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面技术能力,完成了从电芯产品、系统集成、运维服务至资源回收的储能产业一体化布局,得到行业及国内外客户一致认可。截至目前,在海外市场,公司与欧洲、美国、亚太等地区主要大型能源集团、电力公司均有储能业务合作,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。
公司储能产品及系统已累计获得140余项UL、IEC、GB、KC等全球储能领先标准安全认证,具备较高的资质认证的门槛。南都电源具备明显的品牌优势、渠道优势、技术优势、产业一体化等优势。
公司经历了两年的战略转型调整,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和客户结构的优化,聚焦锂电、储能市场。同时,公司完成产业一体化布局,并通过改进工艺、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,使得公司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大幅提升。未来公司将借助全球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,持续规模化推进新型电力储能业务,为全球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力量。
问:国内外大储的市场和竞争格局如何?南都电源的竞争优势在哪里?
答:(1)根据市场及研报反馈情况,我们可以看到,2022年,全球及国内大储的出货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预计实现了翻倍,预计到2025年都会保持高增长态势,年均增长率预计在80%以上。全球大储需求目前主要分布在美国、欧洲、中国等地,到2025年,预计全球大储新增总量超过250GWh,其中国内大储新增总量超过80GWh,国内市场占比提升达到35%。
公司在海外大储市场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有比亚迪(002594)、阳光电源(300274)、Fluence、特斯拉等。海外市场门槛较高,需要各种资质认证、业绩案例、海外客户的供应商体系认证等,上述认证和案例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。海外发展新能源比中国更早,新能源占比较高,电力交易机制更市场化,储能发展商业模式比较成熟。
国内自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后,重点发展新能源、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,2021年进一步提出储能发展规划,2021年至今陆续出台了很多与储能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文件。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,经过2021年、2022年两年积淀,储能国内市场开始发展起来,从早期发电侧新能源发电上网强制配储,2023年-2025年未来重点将逐步转向用户侧和独立共享储能,预计国内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也会逐步成熟。随着各个省市电价差的拉大,用户侧盈利模式会进一步成熟;独立储能电站的模式还需要政策拉动。随着国内部分省市用电紧张,特别是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,为了缓解用电紧张,在特定开发区建立共享储能电站,部分省份也提出了隔墙售电的模式。相信国内大储在2023年之后也会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。
综合来看,目前海外市场整体毛利率较国内市场毛利率更高。海外市场更成熟,进入门槛高,更多集中在几家大厂竞争,而国内市场刚刚起来,从各领域切入储能行业的厂家也很多。随着需求逐渐转向用户侧和电网侧,对于储能安全性、运行效率的要求会越来越高,行业会进一步规范,竞争会更趋于头部企业,毛利率也会有一个合理区间。
(2)南都电源是全球最早参与储能项目的企业之一,国内最早的东福山岛项目、国际上第一个源网荷储项目无锡新加坡产业园、德国电力的调频项目等都是南都负责建设的。我们的运行效率、经验积累、技术积累、市场积累等使得我们在整个市场,从电芯产品到系统集成都具有优势。
从客户和品牌上看,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做工业储能业务,坚持全球化和技术创新并举的发展理念,在全球工业储能领域属于全球知名品牌,在全球建立了10余个分支机构,业务渠道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具备了完善的销售及本地化服务能力。未来,为了更有力支撑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扩张和交付,公司也有考虑在海外建立系统集成工厂。
从海外市场来看,海外市场的竞争门槛较高,想要进入全球发电集团供应商体系,相关各项准入认证需要2-3年。南都电源在北美、欧洲、韩国、日本多个国家通过安全认证与项目验证,产业链各环节都满足严苛的要求,公司在德国的储能电站项目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示范性项目。较多的客户都是经过3-5年的积累才会形成的,海外客户更换供应商成本较高,因此客户粘性较高。目前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有法电、意电、美国能源公司等。
从技术上看,储能业务最核心的是需要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电芯的一致性。公司自2010年开始做大型储能电站,先后承担了国内外50余个储能示范项目,积累了丰富经验,最长运行电站已达10余年。公司也参与起草了国内外储能行业技术标准。同时,基于行业领先的储能电池技术,公司率先进行储能商用化推广,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拓展,已经具备了从方案设计、系统集成、运营维护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面技术能力,在用户侧、电网侧、发电侧均已实现大规模应用。公司储能业务从电站的设计、施工到安装、运维等环节,都积累了大量的系统安全性经验。
问: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来自于哪儿?
答:公司未来几年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电力储能业务,锂电业务占比也将随之持续大幅提升。大储已进入发展爆发期,行业体量每年几乎在翻倍增长,公司也将力争大储业务增速不低于行业增速。同时,为支撑公司产品端的业务扩展,回收端产能也会增加,业绩也将同步提升。
问:新型电力储能产品具体做到哪一端?
答:公司储能产品以自产电芯为主,通过模组、簇、系统集成后,多以集装箱式进行整体交付。目前海外更多以直流侧交付为主,国内更多以交流侧、EPC集成为主。
问:公司电芯是自产吗?未来是否考虑外购电芯?
答:目前公司储能业务的电芯均以自产为主,根据订单签约及交付情况,公司也在积极进行锂电产能的规划及扩建。部分电芯的缺口会采取OEM或者外购的的方式来填补。
问:公司目前产能情况?
答:公司目前锂电电芯的产能是7GWh,预计今年6月份可以达到10GWh。储能系统集成产能目前7GWh,预计今年6月底可以达到10GWh。
后续产能扩产情况主要根据需求及订单节奏布局。
问:公司具体产能规划思路?未来以电芯为主还是系统集成为主?
答:公司目前已经公告的有扬州项目10GWh储能系统集成的新增产能,考虑先建新型电力储能集成产能,可以使公司的产线更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,以便更为灵活的应对电芯型号的变化需求。同时抓住材料端,布局锂电原材料的回收处理的产能建设,确保原材料的保供能力,提升产品整体毛利率。公司也在同步研发更大容量的大储电芯,在研判能否有柔性更强的产线,电芯产能也会进一步提升。从市场端与材料端两个角度来看市场,未来大容量、高能量密度、高循环的优质电芯依然会是产业发展方向,也是公司布局方向。
问:未来技术研发的规划方向是怎么样的?
答:更多倾向于储能板块,包括电芯、原材料升级改进、技术降本、增加循环次数等。电芯技术领域,铁锂产品在高稳定正负极材料、长循环电解液和补锂技术上持续进步。再就是储能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,进一步实现动态降耗、LCOS综合降低;进一步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、缩短交付周期。回收这块,整体提取率已是行业内较高水平,将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综合回收率。同时,公司也在积极储备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,对于燃料电池、钠离子电池进行进一步研发和储备。
问:公司目前锂电回收情况,回收利用率怎么样?
答:锂电回收目前已经具备7万吨的处理能力。锂电回收业务作为产业链闭环的重要布局,一方面是保证原材料供应,另一方面也是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,保证公司毛利率的整体稳定。
目前锂回收的提取率大概在90%以上。
问:公司电池循环次数情况?
答:公司目前锂电电芯循环次数能做到12000次,到储能系统集成能做到10000次。
问:目前锂电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,对公司有影响吗?
答:公司储能业务的价格基本以合同签订当期的原材料价格为依据确定、并以锁价形式签订,针对前期已签署尚未生产交付的订单,随着碳酸锂价格下降,会产生一部分超额收益。原材料价格的波动,后期逐步会向产品销售端传导,对价格产生影响,但这需要一定传导时间,短期内对销售价格影响不大。锂电回收业务方面,采购价格与碳酸锂价格有联动机制,会随着碳酸锂价格波动而变化,对整体回收业务没有较大影响。
整体上,公司目前从电芯到集成,延伸到整体解决方案,再到回收端,产业一体化已然打通,不仅有产品端,也有回收端,能够较大程度上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,公司打通产业一体化主要也是为保证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性;
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储能、动力等全系列产品和系统的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及环保型资源再生。公司主营产品包含锂离子电池及系统、铅蓄电池及系统、燃料电池及铅、锂资源再生产品的研发、制造、销售及服务。通过多年深耕,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,国外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,始终处于领先地位。经过多年的拓展和积累,公司稳定占据国内通信后备电池市场的前三名、储能领域全球前两名,同时,正逐步形成合理的客户结构,海外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,具有较强的全球化优势。
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:
参与单位名称 | 参与单位类别 | 参与人员姓名 |
---|---|---|
交银基金 | 基金公司 | 张一鸣 |
华安基金 | 基金公司 | 钱坤 |
华泰柏瑞基金 | 基金公司 | 刘腾飞 |
嘉实基金 | 基金公司 | 王础铭 |
申万菱信 | 基金公司 | 王瀚 |
鸿盛基金 | 基金公司 | 苏凯 |
东方证券 | 证券公司 | 温晨阳 |
中金公司 | 证券公司 | 曲昊源 |
光正资管 | 证券公司 | 吴轩 |
兴业证券 | 证券公司 | 李峰、高元甲 |
国海证券 | 证券公司 | 王刚 |
浙商证券 | 证券公司 | 杨子伟、黄华栋 |
惠理基金 | 阳光私募机构 | 高云波 |
趣时资产 | 阳光私募机构 | 翁亶 |
三井住友德思资管 | 其他 | 孙伟 |
东亚前海 | 其他 | 刘文婷、葛山 |
九方智投 | 其他 | 于鑫 |
亚太财险 | 其他 | 李飞鹏 |
广大保德信 | 其他 | 徐育新 |
浙江景和资产 | 其他 | 王阔钦 |
深圳重器资管 | 其他 | 苏晓伟 |